近日,广州东站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引发热议。对此,广州东站回应称: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就在一个月前,高铁“去泡面化”就引发过争议。当时有网友晒出高铁车厢里的提醒:请乘客不要吃榴莲、方便面这类气味重的食品。有人认为,吃泡面很方便,而且是个人权利;也有人认为,车厢是公共空间,泡面的气味可能影响他人。双方意见不一,争执不下。对此,12306 回应称,这只是提醒,铁路部门从未对旅客食用泡面做出禁止性要求。
一直以来,在普通列车上,由于车厢通风较好,且旅途时间较长,泡面一直是乘客的主要食物选择之一。甚至有网友表示,“泡面是刻在坐绿皮火车年代骨子里的记忆”,方便面之于火车旅行的仪式感,就如同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啤酒顺带点花生米。
的确,泡面的味道可能影响别的旅客,泡面需要开水冲泡,也有烫伤的安全隐患。但如今,高铁站内商店里,放在显眼位置出售的捞面、拌面同样有气味,同样需要先用热水冲泡,为何它们就能成为泡面的替代品?而且,车站商店不售卖泡面,但乘客自己可以带,那“站内不售”的实际意义在哪?更何况,高铁供应的热餐食,同样有会气味,为什么就对泡面“说不”呢?
旅途过程中吃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旅客十分关心的话题,也关系到出行体验是否美好。高铁“去泡面化”引热议背后,其实是旅客用餐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列车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如何破局满足旅途中的“味蕾”,让旅客在吃的问题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一直都是铁路部门应该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高铁上的餐饮服务,因为性价比不高且选择不多,让很多乘客望而却步。或许,这才是“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的话题戳中不少网友“痛点”的原因。泡面的均价只有5到10元,口味众多且食用方便,自然就成了不少人的“旅途刚需”。如果高铁上吃饭真能既便宜又多选择,大家怎会执着于泡面呢?
服务品质的提升不能只顾“说不”,更要落在“多给”上。与其“建议大家不要吃泡面”,不如尝试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餐饮企业参与高铁供餐,降低盒饭价格,甚至别出心裁。如果能解决高铁餐饮“性价比”和“多样化”的问题,找到物美价廉的平替,相信大家对是否“去泡面化”就不会如此在意了。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