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德国Mottek乐队首次到访泉州后,专门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写了首歌。10年后,泉州本土音乐人曾文婕、蔡凯东等人与Mottek乐队联袂创作中英双语歌曲《魂牵梦绕的泉州》,通过非遗南音与现代摇滚的碰撞和对话,成为这段跨国友谊的最好见证和延续。
5月20日,《魂牵梦绕的泉州》在各大音乐平台正式发布。昨日,记者联系上主创人员,了解这首歌背后的跨国情谊。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杜婉琼 张雯 陈智勇/文 受访者/图

中英双语歌曲《魂牵梦绕的泉州》
德国乐队为泉州写歌 大学生埋下回馈的种子
“一支外国乐队竟然悄无声息地创作了一首歌曲,来表达对泉州的喜爱,我真的既自豪又感动。”2015年5月,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和泉州第七中学的策划组织下,德国Mottek乐队登上了学校的舞台,给学生曾文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结束后,乐队游览了泉州的各大地标景点,被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在返程后创作出了Taste of Quanzhou。
2018年,彼时曾文婕离乡在外求学,无意间从德国朋友那里听到了这首写给家乡的歌,她深受感动,为家乡歌唱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她当即将歌词翻译成中文,并录制成歌曲小样,通过德国友人发送给了Mottek乐队。
“没想到他们非常喜欢这个版本,还把小样发到了他们的官方账号上,好多人留言点赞。”曾文婕说,其中有一条留言不仅点赞了这首歌曲,还鼓励她创作一个全新的中文版本。“这个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也想做出一首歌,回馈他们对家乡的喜爱。”她坦言,那个时候自己还是大学生,不管是自身的声乐水平,还是身边的音乐资源,都不足以支撑完成这样一个“大工程”,但这颗种子从此在心底埋下。去年5月,这颗种子终于有了生根发芽的机会。

Mottek乐队收到曾文婕赠送的泉州元素的礼物,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谢意。
歌曲融入南音元素 架起中德文化桥梁
“在歌曲的创作上,我们既保留了一部分德国友人对泉州的印象,也融入了本土音乐南音的元素。”曾文婕说,去年5月时机成熟后,她通过邮件向Mottek乐队正式发出共创歌曲《魂牵梦绕的泉州》的邀约,很快得到了乐队的回应。曾文婕立即在原曲Taste of Quanzhou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全新的歌词版本,并携手南音非遗传承人郑明明、音乐制作人蔡凯东等人,将本土音乐南音融入编曲,制作成小样发往德国。
令人动容的是,Mottek乐队在收到歌曲后,对曾文婕等人在音乐上的创作给予了很大支持,第一时间透露了对歌曲中南音部分的喜爱,“南音部分让整首歌的层次更加丰富,好像东西方文化通过音乐进行了一场对话,让我们与泉州朋友再次有了链接。”
创作过程中,双方音乐人克服时差影响,以连麦的形式反复沟通歌曲和MV制作细节,乐队主唱本杰明更是忙里抽闲,跟随曾文婕录制的中文歌词教学视频练习发音。在理解了中文版歌词的基础上,他重新创作出了贴合情感内涵与旋律的英文歌词。经过一年的打磨,《魂牵梦绕的泉州》于5月20日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主流音乐平台上线,得到了不少听众的喜爱。
“音乐本身就无国界,我们乐队所有人都非常认同,这首歌曲本身是一首充满友谊、暖意和文化欣赏意味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一次音乐上的合作,更架起了我们彼此文化理解的桥梁。”本杰明接受采访时表示。
家人的爱给予动力 让世界听见泉州心跳
“魂牵梦绕的泉州,你静静地守候,纵有千山阻隔,你永在我的身后……”这是歌曲《魂牵梦绕的泉州》里的一句歌词,也是曾文婕追梦路上对家乡的依恋和深情告白。
她回忆,高一时自己参加泉州七中的校园歌手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收获肯定与支持,这让原本内向的她变得自信开朗,也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爸妈和我深入沟通后,都非常支持我学习音乐的决定。”
尽管追梦路上遇到诸多挫折,但曾文婕从不轻易认输。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当别的同学按部就班学习课本知识时,她一个人背上行囊奔波于上海、韩国,学习前沿的声乐知识和技巧。她坦言自己一旦认准的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死磕”到底。“我们泉州人就是爱拼敢赢嘛。”采访时,她笑着说,“也正是这种精神底色,《魂牵梦绕的泉州》才能跨越多年最终与大家见面。”
歌曲和MV上线后数据表现不俗,她的手机也不断涌入祝贺信息,但最让她高兴的,还是家人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她说,歌曲上线那天家里跟过年一样开心,就连“i人”奶奶都一个一个地给老朋友们打电话、转发视频。也正是家人给予的这份爱,让曾文婕在看过世界后,选择回到家乡,用自己擅长的音乐为家乡“发声”。
“Mottek乐队知道歌曲上线的消息都很开心,跟我说他们想在德国演出时进行宣传,并透露了下半年计划来泉的消息。”今年6月,曾文婕计划再出一个国际版本的《魂牵梦绕的泉州》,把中文歌词部分翻译成英文,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我和Mottek乐队都希望,这首歌不仅是我们跨国情谊的见证,更是我们跨越山海献给泉州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