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今天,“文博”何以“热”?

时间:2025-05-18 19:41:00

□高佳涵(四川大学)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周末放松和假期出游的新潮流。(5月18日 《中国教育报》)

“文博热”的本质,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历史向往与热爱。博物馆是历史的宝库,走进博物馆,就是回到历史“现场”,与古人对话,见证文明的起源。目前,我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超7000家,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里,藏着中华民族上千年的璀璨文明。在杭州萧山区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从一叶“独木舟”看到八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从“青铜神树”感受着古蜀人民对于天地的自然崇拜;在陕西西安市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从一尊尊威严雄伟的“兵马俑”见识一个自信强盛的秦王朝。一物一展皆是历史的见证者和陈说者,这正是博物馆的意义所在,也是其魅力与吸引力的根基,它不单单是一个“文物存放地”,更是民族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载体。

从一时热潮上升为持久引力,需要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积极面向数字未来。数字化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和目标,依托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不少博物馆实现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数字展厅、智能讲解、沉浸式AR体验,各种多元化、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功能,让人们逛博物馆不再是“走马看花”,而是真正“跨越时空”“身临其境”,近距离聆听古人的故事,触摸历史的痕迹。走向数字未来,既是博物馆与科技同频共振、不断与时俱进的体现,也使其更加开放包容、更具生命活力,以其创新丰富的体验吸引更多观众,能够使“文博热”更加持久。

“让过去拥有未来”,陕西考古博物馆结束语道出了博物馆的当代价值。从过往看到今朝,人们逛博物馆,不只是追忆历史,更在历史纵深中寻找前行坐标,如成都自然博物馆在结束语中写道:“世界去向何方,取决于我们如何与生命相处。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古事古物中攫取先民智慧、学习历史经验、发掘现实意义,这是博物馆留给今人的时代启迪。

博物馆,因历史而生,因文明而兴。在“文博热”的背景下,博物馆应以深厚文明积蓄为基础,以科技创新赋能为引力,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着力打造兼具历史底蕴和时代魅力的社会文化空间,引领公众探索历史、感悟文化,助推中华文明的更好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