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全球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领军企业中国通号(688009.SH,03969.HK)揽获大额订单。
日前,中国通号披露3—4月轨道交通市场重要项目中标情况。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公告计算,2025年前4个月,公司累计中标19个重要项目,中标金额达72.07亿元。
中国通号于2019年7月登陆A股,上市以来,公司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合计投入研发费用约104.99亿元。凭借硬实力支撑,中国通号加快拓展全球市场,2024年海外营收同比大增64.2%,突破20亿元。
前4月揽获19个重要项目
资料显示,中国通号主要业务为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及系统交付等板块,可提供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全产业链服务。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订单1228.9亿元。
2025年以来,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市场接连揽获大单。日前,中国通号披露轨道交通市场重要项目中标情况。2025年3月至4月,公司在轨道交通市场共中标11个重要项目,其中铁路市场8个,城市轨道交通市场3个,中标金额总计约为37.89亿元,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1.67%。
据此前披露,2025年1月至2月,公司在轨道交通市场共中标8个重要项目,其中铁路市场4个,城市轨道交通市场4个,中标金额合计为34.18亿元。
依此计算,2025年前4个月,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市场揽获19个重要项目,中标金额合计达72.07亿元。
铁路和城市轨道两大业务是中国通号营收的两大主要来源,根据2024年年报,这两大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7.87%、25.18%,合计达83.05%。
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中国通号加快退出市政房建业务,聚力“轨道交通+低空经济”两条主赛道,布局发展智能业务,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2024年年报显示,中国通号在低空智能管控系统搭建、无人机智能巡检、全域视联等领域,商业合同订单实现突破。
研发保持高位海外业务实现突破
最近四年来,中国通号的业绩并不稳定。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三降一升”,整体从383.58亿元降至326.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两降两升”,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32.75亿元、36.34亿元、34.77亿元、34.95亿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67.34亿元,同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为5.62亿元,同比下滑7.08%。
中国通号去年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因在国内营收降幅较大。但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较大突破,在海外市场经营布局和能力提升效果进一步显现。
2024年,公司承揽巴西圣保罗城际铁路北轴线项目信号系统供货集成安装总承包项目、几内亚马西铁路“三电”系统集成施工总承包项目、几内亚马西铁路信号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采购项目、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南延线(三期)弱电集成系统供货及服务采购项目等重大工程,保持连续增长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的海外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达24.41亿元,同比增长64.2%。
今年5月23日,中国通号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塞尔维亚当地分包商签署了新建泽蒙波尔耶至国家体育场站信号工程分包合同,项目采用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1级列控标准,将采用中国通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填补了中国通号ETCS-1业绩空白,为中国通号在塞尔维亚及中东欧区域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公司称,这是中国通号斩获的首个欧洲ETCS-1级列控标准项目。
海外收入实现阶段性突破的背后,是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维持在高位。2019年上市以来,中国通号投入的研发费用累计约104.99亿元。截至2024年末,中国通号在中国拥有授权专利5248项注册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9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