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裘苗根
从硕士高材生到扎根一线的电力工匠,国网荆州供电公司湖北荆力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黄华用18年光阴丈量出50余座变电站的“零缺陷”投运奇迹,以责任与创新为城市注入澎湃能量。今年“五一”,他荣获公司“劳动模范”称号,成为新时代电力人的标杆。

匠心:从“书生气”到“技术魂”
2007年,26岁的黄华放弃“学历光环”,投身继电保护班。面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空白,他白天钻电缆沟装设备,夜晚研读技术文档,将说明书翻至卷边。四年磨砺,他带队攻克荆州首座智能变电站——天门220千伏侨乡站,啃下光纤回路调试“硬骨头”,成为智能站技术先锋。此后十余年,他主导完成9座变电站工程,全部实现“零缺陷”投运,荆州北门110千伏站更摘得省公司流动红旗奖。

担当:万家灯火胜似千言
2016年,黄华面临人生两难抉择:妻子临产当日,天门黄潭变电站因灾告急。他毅然选择奔赴抢修一线,在烈日炙烤下,带领党员突击队鏖战高温,更换设备、排查电缆,汗水浸透的工服结满盐霜。“让灯先亮起来,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他轻描淡写的背后,是连续45天驻守工地、化解5起重大隐患的坚守。一次施工中,他因0.5毫米误差叫停铜排安装,硬核作风令施工队长叹服:“您这较真劲儿,我服!”

黄华正在勘测
创新:小发明撬动大变革
“凭什么检修电源非得接半小时?”2020年,黄华目睹工人蜷缩电缆沟接线的窘境,萌生革新念头。三个月后,“即插即用”便携式电源箱问世,将接线时间压缩至10分钟,获国家专利并全省推广。担任部门主任后,他推动52个工程投产送电,仙桃仙西220千伏站更斩获“绿色建造三星示范工程”等殊荣。他牵头“青苗—骨干—专家”培养计划,鼓励团队:“要做永不停歇的追光者!”
44岁的黄华依旧奔波于工地,被问及“硕士拧螺丝是否委屈”,他笑道:“责任心才是金字招牌。”夜幕中,他望着渐次亮起的路灯感慨:“我们建设的不是工程,而是城市生命线。”这份初心,正如他24小时待机的手机,始终为光明护航。

(编辑:喻昭阳,编审:汤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