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荆州经开区的湖北先导生产基地。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优明 摄

位于荆州经开区的湖北先导生产基地。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优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辉 通讯员 周栎 彭丹 马优明
7月8日,湖北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先导”)一期生产车间,一团团形似面粉的白色颗粒,顺着传送带不断落入盆中。
“看似面粉,却比面粉金贵得多、神奇得多!”车间负责人介绍,它们的学名叫氧化锆和氧化铪,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等前沿科技领域。
湖北先导是全球稀散金属行业“领头羊”先导科技集团的子公司。湖北先导项目总投资200亿元,2023年1月落户荆州经开区,是荆州招商引资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核心材料项目。

湖北先导部分产品展示。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优明 摄
今年6月28日,湖北先导举行“一期投产、二期封顶、三期开工、四期签约”系列仪式,以叠浪方式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先导科技集团联席总裁侯振富在仪式上提出,力争在3年内将荆州基地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
荆州并不拥有稀散金属资源,如何吸引先导科技集团重仓投入?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荆州经开区进行深入采访。
主打电子信息关键材料
让更多国产替代产品“荆州造”
“四期叠浪推进,主要是希望项目尽快投产。”湖北先导总经理崔飞介绍,这四期项目环环相扣,必须加快推进。
湖北先导一期为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二、三期为电子信息专用材料项目,四期项目将聚焦产业链延伸与高端化升级,计划引入行业领先的研发中心和供应链基地,打造从材料到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生态圈。
四期项目中,一期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基础,主要生产氧化锆、氧化铪及铋化合物等产品,为后期项目提供原材料。
崔飞介绍,锆和铪是两种紧密相连的稀散金属,能经受超2700℃的高温,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尖端领域,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矿产。

湖北先导的锆铪生产线。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优明 摄
湖北先导刚刚投产的锆铪生产线,通过离心萃取机运转,利用锆、铪与萃取剂亲和力的微妙差异,实现初步“分家”,后又经过反萃、沉淀等工序,让锆、铪变成纯度超99.5%的高纯度氧化物,年产能约2550吨。
除锆铪车间外,铋化合物、碳化硅、污水处理车间也同步投产。一期项目生产的锆铪产品主要供应给先导科技集团其他事业部单位及外部市场,预计今年可实现60%产能。
与一期项目仅一街之隔的二期工地上,15栋标准化厂房已拔地而起。二、三期项目将延伸锆铪产业链,丰富半导体材料产品矩阵,相关产品可以进一步提纯至电子级(纯度高于“5N”,即99.999%以上),主要生产电子特气、银粉银浆、金属前驱体等电子材料和新材料,应用于航天航空等前沿领域。四期项目全部达产后,湖北先导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70亿—80亿元。
“二、三期投产后,电子级应用部分产品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国产替代。”崔飞说,届时,在电子信息关键材料领域,将有更多国产替代产品是“荆州造”。
17天完成土地征迁工作
“荆州速度”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起初,在朋友介绍下与荆州结缘。”侯振富回忆,2023年前后,集团在国内选点布局新材料项目,获悉荆州有成片的工业园用地指标,决定来看一看。第一次到荆州,便被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所吸引。
目前,锆和铪以及其他多种稀散金属的获取,多从先导科技集团内部企业及全国各地的工业废品中回收提取。地处中部地区的荆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且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化工原料丰富,是发展稀散金属原材料及其延伸电子专用材料加工产业的理想之地。
2023年1月,先导项目落户荆州经开区。项目前期用地513.9亩,其中涉及65户居民房屋和300多亩耕地。荆州市、经开区两级资规部门提前制定土地保障方案,以交叉并联的方式,同步开展林地审批等手续。最终,一般需要25个工作日的征地审批手续,先导项目仅用了10个工作日。
到了征地环节,项目属地滩桥镇仅用时17天就完成项目所在地65户村民的征迁工作,且实现零信访、零安全事故。“1月份签约、5月份开工,荆州项目交地的征迁速度,在先导全国项目中绝无仅有!”先导科技集团董事长朱世会感慨地说。

湖北先导的工人正用叉车运送货物。湖北日报通讯员 马优明 摄
土地硬化期间,荆发控股集团每天投入施工人员120人,各类设备30台,将一周左右的施工时间压缩至2天。
项目建设遇上电力问题,荆州经开区经发局多方协调,采取容缺受理的方式将现场影响建设的电线杆移除,后又联合属地及电力部门逐一解决一期项目专线建设问题,协调电力部门提前半年建成110千伏南都变电站,为二期项目提供用电保障。
为保障员工出行顺畅,荆州经开区多次对接该市公交集团,开通湖北先导到城区的公交线路。
“‘荆州速度’‘荆州温度’让我们坚定了扎根荆州的决心!”先导科技集团加大了荆州项目建设力度,四期项目无缝衔接,叠浪推进。
重塑荆州半导体产业版图
百亿元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按照规划,湖北先导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形成从材料到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生态圈,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为荆州半导体材料产业提档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荆州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及本土培育方式,在电子气体、湿电子化学品、光掩膜基版、高纯半导体金属材料等环节快速崛起,半导体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湖北先导的到来,延伸了电子信息产业链,荆州有望形成‘原材料—精深加工—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荆州市荆开产业招商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世豪说。
在上游原材料环节,湖北先导项目有效弥补了本地半导体关键原材料供给不足的短板,完善了产业生态闭环。比如,通过先导的稀散金属回收技术,不仅能降低本土企业对原生矿的依赖,更有利于将荆州的化工基础转化为半导体材料优势,形成循环经济与半导体产业的深度耦合。
在产业中游的核心材料制造环节,湖北先导所生产的一系列高端产品,直接瞄准当前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卡脖子”环节,兼具高附加值与供应链安全的双重价值。这些产品的规模化、稳定化生产,在进一步提升“荆州制造”含金量的同时,也将显著增强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有效降低因国际供应链波动带来的“断链”风险。
在产业链下游的应用拓展和产业升级层面,湖北先导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将为荆州布局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至关重要的材料基础,为当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打开了广阔空间。
“依托链主型企业带动新材料产业链提档升级,以一域兴带动全域兴的‘荆州模式’,将为更多三四线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裴潇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