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面上常见肉类有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三种类型,如何科学选购和食用呢?8月7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民关注的这一焦点问题进行解析。
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各有不同
热鲜肉通常为凌晨宰杀清早上市,不经任何降温处理的肉。热鲜肉较为新鲜,但新鲜不等于安全。热鲜肉较高的温度和其中的营养物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在常温下运输和销售易滋生细菌,加速腐败变质,安全性较低。热鲜肉存放不能超过一天,来源不明的热鲜肉若未经动物检疫,还可能存在疫病风险。同时,畜禽经宰杀后,肌肉组织需经历僵直、解僵、成熟等阶段才能成为适合食用的肉。常温下解僵时间较长,鸡肉需要3~4天,猪肉需要2~3天,而牛肉则需要7~8天,热鲜肉从屠宰完到上市销售时间间隔较短,肌肉组织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肉品仍处于僵直期,肉质很硬,不易腌制、烹饪,口感和风味相对较差。
冷鲜肉又称冷却排酸肉,牲畜被屠宰后迅速被放入0℃~4℃的冷库中缓慢预冷,使整个肉体温度在2~24小时内降至0℃-4℃,并始终在0℃~4℃的环境下进行分割运输和销售。全程冷链控制能抑制肉内酶的活性和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避免肉质腐败,保证了安全,加速肉品内的酸性物质变成二氧化碳挥发,使肉质成熟软化且鲜嫩多汁。
冷冻肉是将牲畜宰杀后,经预冷急冻,继而在-18℃以下储存,使肉的中心温度达-6℃以下。冷冻肉,在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有利于肉类的长期保存,按国际标准冷冻肉品保质期为2年,但长时间冷冻会使肉质和口感受到影响,肉质干硬、香味淡、不够鲜美,久冻营养有流失,不宜反复冷冻,可以分装,解冻后尽快食用。
购买猪肉时注意查看“两证一报告”
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在外观和按压后的手感上有明显的区别。以猪肉为例,热鲜肉宰杀后直接售卖,保留血水比较多,色泽比较深,呈现红色或暗红色;冷鲜肉预冷排酸后颜色比较红润,通常呈粉红色或者红色;冷冻肉解冻后细胞汁液析出,表面比较湿润,此时的肉色发白。热鲜肉和冷鲜肉按压回弹较快,而解冻的冷冻肉不会立即回弹,肉质较软。
购买哪种肉类,需要看消费者个人需求。辽宁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三种肉类在营养、口感等方面各有不同,市民在购买畜禽肉时,尽量选择资质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肉品质量相对有保证。购买猪肉时,要注意查看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的“两证一报告”;购买牛肉、羊肉、禽肉等其他畜禽肉时,注意查看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对于进口肉类,可索要并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无相关证章或证章不全的,应避免购买,并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沈报全媒体记者:尚志文
编辑:刘澎
责任编辑:肖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