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讯(YMG全媒体记者 逄苗 通讯员 刘晓霞)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保健品成为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选择。近年来,保健品市场持续升温,但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频发。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的选购和使用保健品,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如下消费提示,科学选购保健品,避免陷入消费陷阱。
一、选择正规产品,认准“蓝帽子”
选择正规销售场所。优先在证照齐全、信用良好的药店、大型商超等或经备案的电商平台购买,要确认商家的资质。避免通过来源不明的微商、直播带货或线下讲座等途径购买。并谨记“保健品不是药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谨防“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
要看注册或备案信息。购买保健品时,务必查看产品是否有“蓝帽子”标识,同时,仔细核对产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产品来源正规、质量可靠。消费者也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www.samr.gov.cn)查询产品真伪。
二、警惕虚假宣传,拒绝“疗效陷阱”
警惕“绝对化用语”。一些不良商家为推销产品,常采用虚假、夸大宣传手段,对使用“最新技术”、“祖传秘方”、“专家推荐”、“明星代言”等话术诱导消费者购买要保持警惕,避免轻信这些诱导性营销手段。
保健品≠药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凡是宣称“根治高血压”“彻底治愈糖尿病”等疗效的,均属虚假宣传。消费者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夸大功效的言辞误导,有病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
三、提高警惕,谨慎防范各类套路
以“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让一些假冒教授和老中医冒充专家,进行“养生”讲座,顺带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的专家,从而选购大量假冒保健食品。老年消费者日常要关注相关的新闻报道,学习消费知识,不要轻易泄露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关注烟台市消协公众号发布的消费警示、消费提示等消费知识,切实提高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的意识。
四、按需购买,理性看待功效
明确自身需求。保健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消费者要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选择产品避免盲目跟风。特殊人群(孕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应遵循医生后再使用。
拒绝“万能型”产品。不存在“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若产品宣称涵盖多种不相干功能(如“降血糖+抗衰老+防脱发”),需消费者高度警惕其真实性。
注意食用方法和剂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方法和剂量服用保健品,过量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保健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需同时服用保健品和药品,应咨询医生,避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五、科学养生,健康为本
保健品仅是健康管理的辅助手段,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才是维持健康的根本,消费者应树立正确健康观,避免过度依赖保健品,尤其慢性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老年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自己的健康问题,要依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的膳食、适当的锻炼、良好的卫生习惯、豁达的心态、充足的睡眠、定期查体等,确有健康问题需要治疗,应该去正规医院诊治。
六、依法维权,保留消费凭证,
消费者一定要妥善留存购物发票和购物凭证,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映,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编: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