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鲁多公路旁,一家占地面积约21亩,集大小车辆修理、技能培训、停车充电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甘河汽修厂映入眼帘。
“这是全区规模最大的汽修厂,将为甘河滩镇18个村的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甘河滩镇党委书记冯兰子说,在盘活乡镇土地资源的同时,以“村集体授权+镇农稷公司托管+专业公司运营”的模式,按衔接资金投入比例分配,为村集体带来收益。

图为甘河汽修厂外景。(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依托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发展,甘河滩镇日均过往车辆数量可观。过去,当地群众大多在周边企业务工,村镇对谋划产业发展一直缺少思路和抓手。
“既不能没有产业,也不能盲目投入。”冯兰子介绍,经过多年调研,甘河滩镇依托交通便利优势打造汽修厂,建设期间吸纳本地用工近百人,8月运营以来汽修厂收益稳定,并通过持续提供岗位和就业培训,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指导站成立后,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开展活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遇到困难,大家建言献策……”前不久,在甘河汽修厂二楼办公区的“党支部书记实践指导站”,甘河滩镇23名党支部书记召开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共谋村镇发展。

甘河汽修厂工作人员正在维修车辆。(受访者供图)
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冯兰子说,“党支部书记实践指导站”打造共商共议平台,让基层干部在产业一线学政策、练本领、解难题,发挥“头雁效应”。
夯实基层发展基础,还需选好、用好人才。近年来,西宁市委组织部门将选优配强干部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级的重要抓手,2024年组织1161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全面覆盖全市917个村。
“村里工作繁杂,好多涉及民生的事情,我们按目标清单一件一件落实,才能让村民有归属感。”37岁的鸟生军大学毕业后,在外创业打拼小有成就,2024年11月在乡镇干部和村民推荐下,他通过公开招聘渠道,成为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第一个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本村人,鸟生军对乡村振兴发展有很多期待。到任后他先到每家每户随访,直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同时将全村划分为18个网格,动员村里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担任网格长,配强基层力量。
在网格长的积极响应和全力配合下,天然气入户、污水管网改造等多年来村民呼声极高的民生实事也在逐一落实。
鸟生军说,下一步将因地制宜,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带领村民通过自媒体等渠道宣传销售,聚力培养一批能干、会干、想干的“新农人”。(记者张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