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黑龙江省北安市工人孙某在工地因突发事故受伤,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施工公司仅垫付了1000元医疗费用,虽然承诺后续费用会一并处理,但是工人在伤情愈合之后,施工公司就不认账了。双方因为赔偿事项产生严重分歧,无奈工人向司法部门申请调解。北安市司法局赵光司法所介入调解,最终施工公司同意向孙某赔付13000元。

北安市孙某在赵光美康家园工地从事铲车物料装载作业。工作期间,突发意外事故——铲车焊接结构发生断裂,坠落部件致其左脚趾严重压挫骨折。受伤后,孙某被紧急送往北安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共计5500元。
事故发生后,施工公司负责人先行垫付了1000元医疗费用,并承诺后续费用待最终结算时再一并处理。然而,待孙某伤情渐愈,孙某再次找到施工公司,希望对方给与赔偿,但双方就误工费及其他赔偿事项产生较大分歧,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在多次自行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双方共同前往赵光司法所,以期合理解决纠纷。
双方抵达赵光司法所后,调解程序随即启动。然而,调解伊始便陷入僵局。孙某因家庭经济本已拮据,此次受伤更令其家庭状况雪上加霜,加之其妻子患有智力障碍,还需抚育年幼的孩子,多重生活压力导致其情绪极为激动。当听到施工方负责人表示不愿承担全部责任时,孙某情绪骤然失控,两次愤然离席。双方随即爆发激烈争执,现场气氛顿时剑拔弩张,调解工作一度中断。
赵光司法所调解员察觉到现场紧张的对立情绪与孙某的激烈反应,为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当即决定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将双方分隔并进行分别沟通。调解员首先来到孙某身边,以充满同理心的姿态耐心倾听他的诉求与困境,使其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在详细了解到孙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后,调解员温言安抚,承诺司法所将竭尽所能协助解决问题,并委婉而坚定地提醒:有理的事不能因为情绪失控而转为无理,吵闹和冲动无助于问题解决,只有通过理性沟通和协商,才能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在调解员的耐心安抚下,孙某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愿意继续配合调解工作。
在安抚好孙某的情绪后,调解员随即将施工方负责人请至一旁,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中用工单位应尽的义务进行了清晰阐释,点明了施工方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调解员着重指出,施工方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在此次事故中,由于铲车焊接开裂导致孙某受伤,施工方明显存在管理疏漏与过错,依法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通过调解员深入浅出的法律剖析与责任梳理,施工方负责人逐渐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法律义务,态度发生明显转变,并表示愿意在合理范围内对孙某进行赔偿。
在双方情绪稳定、责任明确的基础上,调解员组织进行了第二次调解。此次调解中,调解员引导双方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彼此的困难和利益诉求,在合法合理的框架内进行协商。经过一番耐心细致地沟通和协商,双方逐渐缩小了分歧,最终在2025年8月26日达成了一致意见。
根据最终达成的调解协议,施工方同意向孙某支付赔偿金共计人民币13000元整。该款项不包括前期已支付的1000元医疗费以及后续可能产生的其他合理医疗费用。

图片由司法所提供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李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