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打水漂”“踩滑板” 我国高超声速导弹突防“以快制强”

时间:2025-09-12 20:57:00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展示,彰显了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天下兵器,唯快不破

以5倍声速为低界的高超声速武器

已成为21世纪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一个新的制高点

多款高超声速导弹震撼亮相九三阅兵场

以快制强,极速打击。受阅的鹰击-21、东风-17、东风-26D导弹,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是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型杀手锏。

鹰击出鞘,叱咤海空。反舰导弹方队由鹰击-15导弹和鹰击-19,鹰击-17,鹰击-20高超声速导弹编成。

总台记者 王晓丹:这一次受阅的鹰击-21、东风-17,以及东风-26D导弹,都是高超声速导弹武器家族当中的重要力量,集中展示了我军高超声速精确打击能力。

从外观上看,东风-17导弹具有弹头尖、弹身椭圆的特点,这种独特的弹头形状设计,可以有效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

军事评论员魏东旭介绍,东风-17是一种典型的高超声速导弹,它的飞行轨迹并不是标准的抛物线。当大型的火箭助推段,把乘波体战斗部推送到相应高度之后,主要是在大气层的边缘,它的飞行轨迹会出现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会有“打水漂”飞行模式,或者是弹跳的飞行方式,不仅可以实现更好突防,也可以让射程进一步延伸。

所以高超声速导弹最大的优势,就是飞得远、突防能力强,而且可以针对目标进行精准而猛烈的火力打击。

高超声速导弹两种常见构型

各自有何特点

亮相本次阅兵的高超声速武器,核心气动构型呈现:乘波体与双锥体。

乘波体是指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前缘,是一种流线外形,弹体扁平前伸。乘波体构型的飞行器超声速飞行时,能把前方的空气“挤”成一道看不见的“空气墙”,也就是激波。然后它就像“踩”着这道“墙”一样,靠“墙”给它的激波升力往前飞,如果把激波波面看作水面,有乘波体构型的高超声速武器飞行时,就好比在水面上打水漂。

双锥体是一种由两个圆锥体首尾相接组成的特殊结构,外形类似子弹头叠子弹头,它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设计之一。当速度超过5倍声速时,其前方空气被挤压形成激波。通过控制两个锥体的角度差,可借助激波压力差产生升力,让飞行器像“踩滑板”一样滑翔。

相比之下,采用乘波体构型的高超声速武器设计更复杂、维持平稳和机动飞行难度更大。所以,迄今能掌握并应用乘波体技术的仅有极少数国家。

我军高超声速武器覆盖海陆空

体系化战力成形

军事专家曹卫东表示,人类在发明了飞行器以后,先是只能达到近声速或者是高亚声速。又发明了喷气式的发动机,但是也就是两三倍的声速。而到了乘波体和双锥体这样的技术运用以后,就可以使飞行器达到高超声速。这种巨大的变化就是一次革命,是第三次对飞行器(气)动力的革命。

鹰击-17和东风-17具有非常典型的乘波体外形,它的前端都像一个鸭嘴,或者是说像一个扁平的三角形。那么作为鹰击-19是典型的冲压,也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它在弹体的外边增加了进气道。作为鹰击-20还有东风-26D这样的导弹,包括鹰击-21,它们的外形是比较明显的双椎体,前面有一个小的锥体,后面跟一个大的锥体。

尽管它们外形不太一样,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高超声速。一旦发射出去,给对方防守的时间都很短。乘波体的飞行轨迹飘忽不定,更难以防御。而作为双椎体或超燃冲压发动机,它的速度可能要更快一些。

它们发射平台不太一样,还有打击的目标也不太一样,因此有了这样多型的高超声速导弹以后,无论这个目标是在海上还是在陆地,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我们都有有效的毁伤手段。

我国在多种高超声速技术领域各展所长

本次阅兵中,鹰击、东风两大系列多款高超声速导弹集中亮相,囊括“助推滑翔”与“吸气式巡航”两大核心技术路径。

  • 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由火箭助推至高空后无动力滑翔,飞行高度高、机动范围大,适合打击战略纵深目标;
  • 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靠发动机持续吸气推进,低空突防能力强,适合打击时敏目标。

这种技术分化,让高超声速武器既能远程攻坚,又能快速突袭。

总台记者 王晓丹:火箭军的长剑-1000巡航导弹,具有打击精度高等特点。在长剑家族当中,从长剑-10到长剑-100再到长剑-1000,从亚声速到超声速,再到高超声速,长剑系列导弹的成长轨迹,也体现了我军巡航导弹的迭代更新。

巡航导弹方队周明杰介绍,长剑-1000是我国首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具备灵活机动,强力突破、即时发射等特点,可对陆、海、空体系节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从反舰到对地,从海基到空基,我国高超声速武器已具备极速打击、全域覆盖的能力。

(来源: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砺剑》栏目)